top of page

可搭配學習資源-

教學手冊一起閱讀

STEP 2  認識墩仔腳常見的老屋

1.土埆厝

1797_001_茅草屋.png

✥「土埆厝」利用泥土、水混雜稻穀放入模型中做成一塊塊土磚,太陽曝曬乾後再堆砌而成。

因為材料取得容易而且製作簡易,所以在農村也頗為普遍,但缺點就是不耐雨水、不耐重。

在墩仔腳還看的到這種老屋,但屋頂大部分已經變成水泥瓦,有些還會偽裝成水泥房子,要睜大眼睛觀察喔!

想一想/  在墩仔腳哪裡還可以看到這類型的老屋呢?

​少數還有磚造的或是外觀是洗石子的

2.木造街屋

在墩仔腳街上,是否常看到木造的房子呢,在后里的老屋有哪些特質呢?

以四村路為例,老街上的街屋通常是數棟相連,和隔壁鄰居是共用牆、共用屋頂,通常一樓作為商業空間,二樓作為居住空間/存儲空間。

建造高度都不高,大多是木造1~2層,有獨棟(獨棟有些還有庭園)、2連棟、3連棟、4連棟、5連棟和轉角街屋幾種形式。

想一想/ 你/妳們對木造建築物有什麼感覺或想法呢?

木造一層及二層_工作區域 1 複本.jpg
建物介紹

​2層街屋:2戶

✥在四村路及公安路上較常看見兩層的街屋,除了居住使用,也有做為商業空間使用。

木造一層及二層_工作區域 1.jpg

​1層街屋:3戶

✥另外在墩仔腳街區亦可看見一層的木造街屋,進深不如上面的2層街屋深,一般做為住宅使用,部分同樣和鄰居共用屋頂及牆面,不同的是建築物正立面增加了出簷,​作為騎樓空間。

STEP 3  認識木造的耐震街屋特質

在1935年墩仔腳地震後,因為紅磚和土埆磚造(或是兩者材料混合)的房子倒塌,造成很大的損壞和傷亡,所以當時建築的專家們紛紛提出建議,希望之後的房子建造能夠降低傷害越好,所以台中州在1935年7月頒布了《 臺灣家屋建築規則施行規程》,對於木造、磚造和鋼筋混凝土施作有了細節的規範,了解之後更能探索老屋的智慧,​在墩仔腳的老屋是否有這些特質呢?

想一想,你/妳們覺得怎樣的房子更適合地震呢,怎樣才能達到耐震呢?

四村路103_101_99 (2).JPG

墩仔腳木造

耐震街屋特質

STEP 4  街屋空間特質

IMG_6458.JPG
 圖1  

✥老街上別具特色的木造街屋,通常為1至2層建物,因

當時法規規定木造建築不超過3層,這也是為何老街上的房子都是低矮的。

2層街屋為例,1層仍然保有騎樓(亭仔腳)空間(圖1),門內部則為店面,通常2樓為起居空間(或後來作為置物空間),屋身較長的空間,甚至有二進到達屋子後端。

​室內則充滿了木頭柱樑交錯(圖2、3),牆面可看見筋違,2樓則因為避免屋頂粉塵掉落而有木造天花板(圖4)

擷取.JPG
  圖2
IMG_6432.HEIC
 圖3  
四村路79_81 (10).JPG
 圖4  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