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​1.墩仔腳

后里介紹 地圖_工作區域 1.jpg
上方
內內1-06.png

可搭配學習資源-

教學手冊一起閱讀

          「墩仔腳」位於台中市后里區(過去被稱為內埔)中央區域的村莊,又被寫作「屯子腳」,「墩」表示高丘,現在后里運動公園為一高地。墩仔腳範圍相當於現今的墩東里、墩西村、墩北村、墩南里(土黃色區塊)。

          此區域原為平埔族拍宰海族(Pazeh)岸裡社社域,自清朝時期漢人入墾,開鑿水圳,逐漸發展出聚落,也是后里最大的聚落,村莊中以張、陳為大姓。

          在現今的四村路一帶為老街區,市場、商店林立,商業活動熱絡,內埔國小、農會、后里區公所亦設立在墩仔腳地區。

​2.老街區

1935年內埔市區改正圖-01.jpg

          在墩仔腳教育和行政區域,街道是垂直交叉分布,將近20幾個街廓,直向的平安路、四村路、中山路、三光路、大圳路,和橫向的文化路、民生路、大興路、福音路、公安路、中正路,這種街區稱為「棋盤式街區」,是日本時代1936年市區改正時而產生的街貌,而這個街道的產生跟1935年的墩仔腳大地震息息相關。

​3.1935年(昭和10年)墩仔腳大地震

墩仔腳震災照片(網拍202108購入掃描).jpg

          1935年4月21日,凌晨6點2分,發生了臺灣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地震,史稱新竹台中州大地震或關刀山大地震、墩仔腳大地震,這次地牛翻身震翻了苗栗、三義、清水、神岡、豐原、后里地區。

          死傷最慘重的區域為墩仔腳聚落,當時歷史紀錄,破壞度相當於滅村的地步,斷層帶自東北往西南方向,斜剖過墩仔腳,房舍東倒西歪,當時許多人因在睡夢中來不及逃生,慘遭活埋。

4.地震後的復興及影響

IMG_6483.HEIC

          這場災難重新檢討街區的配置,以及怎樣的建築物才適合位於斷層帶的我們,建築屋與街區不僅講求美觀、衛生,同時也思考因應震災所形成的建築型態樣貌,在墩仔腳街區的木造街屋,就是反映了地震反思和實務考量建造物。

          除了街道和建物的改變,當時后里創立最久遠的內埔公學校也遷到現在的校地。

​接著我們來認識這些建築物吧!

bottom of page